![]()
《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_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编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
【作者】:《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编
【出版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时间】:1979
【页数】:334
【ISBN】:14118·21
一画
1.一支箭
2.一点血
二画
3.丁癸草
4.七星剑
5.八月瓜
6.八角枫根
7.九香虫
8.干漆
三画
9.三块瓦
10.川牛膝
11.千日红
12.千年矮
13.千里光
14.千层楼
15.千脚虫
16.广柑皮
17.土牛膝
18.土荆芥
20.小白牛膝
19.小二仙草
21.小茴香
22.小黄花草
23.小黄连刺
24.小野鸡尾
25.小蓟
26.小爆虼蚤
27.山当归
28.山枝莲
29.山茱萸
30.山茶花
31.山麻柳叶
32.山黄豆藤
33.大山斑鸠窝
34.大四块瓦
35.大发表
36.大地棕根
37.大独脚金
38.女贞子
附:女贞叶
39.马牙半枝
40.马尾连
附:马尾连根头
41.马齿苋
42.马桑根
43.马褂树
44.马缨丹
45.马蹄金
46.马鞭草
四画
47.无患子
48.无花果
49.乌梅
51.长春花
50.乌酱藤
52.丹参
53.巴尔生
54.巴豆
55.六月雪
56.云实
57.五倍子
58.凤尾草
59.双肾藤
60.木瓜
61.木鳖子
62.水八角
63.水仙桃草
65.水苋菜
64.水皂角
66.见血飞
67.牛马藤
68.牛皮凤尾草
69.牛筋草
70.牛筋树
71.毛子草
72.毛头寒
73.毛梨根
74.月季花
75.半枝莲
五画
76.仙茅
77.仙鹤草
附:鹤草芽
78.叶下花
79.丝瓜络
80.冬东子
81.冬瓜仁
附:冬瓜皮
82.冬葵子
84.石龙芮
83.石上柏
85.石荠苧
86.石椒草
87.石榴皮
88.四块瓦
89.白石榴花
90.白兰花
91.白芍
92.白苏
93.白花蛇舌草
94.白英
95.白扁豆
附:扁豆花
96.白雪花
97.龙胆地丁
六画
98.亚麻仁
99.百部
100.百日菊
101.百两金
102.百脉根
103.向天盏
104.决明子
105.阴地蕨
106.地耳草
107.地瓜
108.地茄子
109.地肤子
110.地柏枝
111.地膏药
112.地榆
113.红马蹄草
114.红毛走马胎
115.红毛七
116.红毒茴
117.红狼毒
118.羊屎子根
七画
119.迎春花
120.扯根菜
121.芫荽子
附:芫荽
122.苏木
123.芸香
124.苎麻根
125.灵芝
126.驴蹄草
127.杏仁
128.杏叶防风
129.李仁
130.杉树
131.杨梅
132.旱猪毛七
133.鸡冠花
134.鸡脚参
135.含羞草
136.佛手
附:佛手花
137.佛甲草
138.陈皮
附:青皮
桔叶
桔络
桔核
139.附地菜
八画
140.面根藤
141.夜关门
142.刮筋板
143.刺梨根
144.刺槐
145.使君子
146.枇杷叶
附:楷杷核
147.油茶子
148.泽兰
149.泡桐树根
150.空心苋
151.苦石莲
152.苦瓜叶
153.苦刺枝
154.苦参
155.苦楝皮
附:川楝子
156.茉莉花
附:茉莉根
157.狗芽菜
158.狗筋蔓
159.玫瑰花
160.软水黄连
161.爬山虎
162.罗汉松
163.罗勒
165.青皮草
164.虎耳草
166.青兔耳风
167.青浮萍
168.青葙子
169.金丝桃
170.金边吊兰
171.金鸡脚
172.金果榄
173.金菊花
174.金樱子
九画
175.南天竹
附:金樱子叶
金樱子根
176.南瓜子
177.洋甘菊
178.穿山甲
179.穿山莲
180.挂苦绣球
181.荠菜
182.草血竭
184.荔枝草
183.荆芥
附:荆芥穗
185.结香
186.扁担叶
187.柠檬
188.枳壳
附:枳实
189.柚子皮
190.牵牛子
191.胜红蓟
192.胡芦巴
193.胡椒树
194.钩藤
195.秋海棠
196.鬼灯檠
十画
197.夏枯草
附:夏枯花
198.倒地?
199.倒地铃
200.倒提壶
201.桑白皮
桑枝
附:桑叶
桑椹
202.莲子草
203.莲米
附:莲米心
莲须
莲房
藕节
荷叶
藕
荷梗
荷花
荷蒂
甜石莲
204.荷花玉兰
205.哮灵草
206.峨参
207.绣球花
208.绣球防风
209.烟草
210.桉叶
211.桃仁
212.核桃
213.桐子树根
214.柴米子根
215.算盘子根
216.破落子
217.益母草
附:茺蔚子
218.铁苋菜
219.铁皂角
220.铁树花
221.铁破锣
222.铁扇子
223.铁螃蟹
224.积雪草
225.鸭儿芹
226.鸭公青
227.鸭公藤
228.鸭跖草
229.粉丹草
230.笔筒草
231.臭牡丹
232.臭梧桐
233.臭椿根皮
234.豇豆
235.假烟叶
十一画
236.剪秋罗
237.清香桂
238.清酒缸
239.寄马桩
240.鹿茸
附:鹿角
鹿角胶
鹿角霜
鹿顶骨
鹿筋
鹿尾
鹿冲
鹿胎
鹿血
241.探春花
242.萝芙木
243.菊叶三七
244.黄连
245.黄蜀葵
246.常山
247.常春藤
248.猫头鹰
250.猪鬃草
249.猪殃殃
251.望月砂
252.望江南
253.梧桐子
254.?木条
255.梓根白皮
256.银杏
257.蛇足石松
258.甜茶
259.野牡丹
261.雪药
260.野荔枝
262.雪猪油
附:雪猪肉
雪猪骨
十二画
263.博落回
264.湖广草
265.喜树
266.萹蓄
267.葎草
268.葵花根
270.斑蝥
269.葡萄根
272.腊莲绣球
271.榔榆
273.硬杆水黄连
274.番石榴
275.鹅儿肠
276.鹅不食草
277.紫苏
附:苏子
苏梗
苏蔸
278.槐花
十三画
附:槐角
279.蓍草
280.蓝花参
281.蜀葵
282.锦灯笼
283.矮砣砣
284.矮茶风
285.蛾儿花
286.路路通
287.豨莶草
十四画
288.满天星
289.蔊菜
290.瘦风轮
291.蜡梅花
292.酸饺
十五画
293.樱桃核
294.鹤虱
295.箭羽舒筋草
297.薜荔果
十六画
296.豌豆七
附:薜荔藤叶
298.薄荷
十七画
299.爵床
十八画
300.翻白草
附录
中文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 《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_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编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_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编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
《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是由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编写的,是一本重要的地方性中药资源文献,旨在系统记录和整理四川省的中药资源及其应用。第一卷聚焦于四川省的药用植物,详细介绍了药材的分布、栽培、采集、加工等方面的内容,既有历史的回顾,也有现代的应用。书中不仅注重药物学的系统整理,还加入了丰富的地方文化背景,使其成为一部兼具学术价值和地方特色的中药志书。全书内容涵盖了四川地区中药材的多样性及其药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本文将从四川中药志的编撰背景、内容架构、学术贡献及其在地方中药研究中的地位四个方面对《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进行深入探讨。
1、编撰背景与意义
《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的编撰背景可以追溯到对四川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迫切需求。四川省作为中国的一个中药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随着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药的结合日益深入,对中药材的科学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而四川的中药资源由于地域广阔、种类繁多,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导致许多宝贵的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因此,编撰《四川中药志》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此外,四川中药志的编撰工作还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中医药振兴政策的推动。在《四川中药志》的编撰过程中,四川省政府对传统中医药事业的支持,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这不仅为药物学、植物学、民间药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也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因此,四川中药志的出版不仅有助于学术研究的深化,更具有巨大的社会实践价值。
《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的编写团队由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组织,团队成员包括了药学专家、植物学家、中医药研究人员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这些专家在收集、整理和编写中,不仅仅是为了记录,更希望通过这部志书,能够实现对四川中药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科学分类,从而推动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2、内容架构与特色
《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的内容架构主要分为几大部分,包括药材的基本信息、分布情况、栽培技术、采集加工方法以及相关的药用价值等。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力求准确、全面,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中药材资源指南。
其中,药材的基本信息包括植物的分类、学名、常见的别名以及药用部分等,详细的药材介绍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清晰的识别标准。其次,书中对每种药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涵盖了四川省内不同地区的药材分布特征。通过这些数据,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四川地区中药材的资源现状,以及各类药材在特定气候和地理条件下的生长优势。
另外,《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特别重视地方特色,注重结合四川的自然环境与文化背景来进行药材的描述和研究。书中不仅介绍了中药材的栽培技术,还涉及了许多地方特有的传统采集方法和加工技术。通过对这些地方特色的挖掘,四川中药志展现出其独特的地方文化魅力,并为后续的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3、学术贡献与研究价值
《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在学术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在中药材的科学研究方面。首先,它为四川省的中药资源提供了详尽的基础数据,对于科研人员在进行中药学、植物学、药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次,书中对药材的栽培和加工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中药产业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还通过对药材历史文化的考察,展示了四川传统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书中不仅介绍了药材的现代药理作用,还深入探讨了这些药材在历史上的应用和民间的使用方法,丰富了中药学的研究视野。通过历史与现代相结合,学术界对四川中药材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此外,《四川中药志》对四川中药资源的系统整理,填补了以往相关领域研究中的空白。通过对四川中药资源的全面整理,志书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也推动了四川省中药产业的科学发展和市场化应用。
4、地方文化与中药产业的融合
四川中药志不仅仅是一部专业的药物学著作,更是四川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展示平台。四川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独特的地方特色在中药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书中多次提到四川本地的传统医药文化、民间疗法以及中药的民俗应用,展现了四川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中药文化。
通过深入挖掘地方传统的中医药知识,四川中药志使得这些传统知识在现代学术体系中得以传承和发扬。这不仅对中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现代中药产业的创新提供了灵感。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四川的中药资源逐渐走向全球市场,这对于推动四川中药产业的国际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四川中药志的出版,不仅加强了对四川中药资源的保护,也为地方中药产业提供了发展蓝图。四川中药材的市场化应用逐步拓宽,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收入,也为四川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贡献了力量。
总结:
《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是一部具有学术深度和地方特色的中药文献。它不仅在中药材的分类、应用、栽培等方面提供了详尽的资料,也展示了四川丰富的地方文化与传统医药知识。这本志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四川中药资源研究的空白,更为中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四川中药志 第一卷》为四川的中药资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中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四川的中药资源必将在国内外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