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_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编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四川中药志 第2卷》
【作者】:
【出版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时间】:1982
【页数】:606
【ISBN】:14118·31
一画
301. 一点红
302. 一枝黄花
二画
303. 刀口药
304. 八棱麻
305. 九子连环草
三画
306. 广扁线
307. 三七
308. 三月泡
309. 三楞草
310. 万年青
311. 土大黄
312. 土百部
313. 土燕窝
314. 土鳖虫
315. 大蒜
316. 大丁草
317. 大石韦
318. 大乌泡根
319. 大鹅儿肠
320. 大叶青木香
321. 马兜铃
青木香
附:天仙藤
322. 马?儿
323. 小箭
324. 小发表
325. 小白薇
326. 小青草
327. 小接骨
328. 小牛肋巴
329. 小巴蕉头
330. 小乌泡根
331. 小花黄堇
332. 山石榴
333. 山香根
334. 山活麻
335. 川溲疏
四画
336. 火炭母
337. 火棘根
338. 火焰草
339. 五谷子根
340. 天麻
341. 天青地白草
342. 太白黄连
343. 车前草
车前仁
344. 木姜子
345. 支柱蓼
346. 瓦韦
347. 瓦莲花
348. 水仙
349. 水蓼
350. 水灯心
351. 水茴香
352. 水浮莲
353. 水菖蒲
354. 水案板
355. 水蜈蚣
356. 水藿香
357. 水荭花子
358. 水韩信草
359. 见血清
360. 毛茛
361. 毛水苏
362. 毛狗苕
363. 毛黄堇
364. 毛蕊花
365. 毛薄荷
366. 牛毛七
367. 牛毛毡
368. 牛耳大黄
369. 牛角瓜叶
370. 牛尾泡根
371. 乌鸦肉
372. 乌梢蛇
373. 乌骚风
374. 月下参
375. 凤眼莲
376. 巴蕉头
377. 元叶母草
五画
378. 头花蓼
379. 玄参
380. 兰布正
381. 兰蕨草
382. 半边莲
383. 半边旗
384. 玉柏
385. 玉米须
386. 玉珊瑚
387. 打不死
388. 打破碗花花
389. 石韦
390. 石刷把
391. 石柑子
392. 石草鞋
393. 石南藤
394. 对马耳蕨
395. 白及
396. 白前
397. 白蜡
398. 白薇
399. 白屈菜
400. 白绒草
401. 白血皮菜
六画
402. 问荆
403. 百合
404. 吉祥草
405. 西南山梗菜
406. 老虎泡
407. 老鸦蒜
408. 老鼠刺
409. 老鹳草
410. 观音莲
411. 防风草
412. 阴行草
413. 光苦子
414. 光明草
415. 光棍草
416. 血盆草
417. 竹叶心
附:阴笋子
418. 竹林消
419. 地木耳
420. 地蜂子
421. 红花
422. 红枣
423. 红活麻
424. 红牛皮菜
425. 红茎黄芩
七画
426. 补骨脂
427. 赤车
428. 杠板归
429. 君迁子
430. 鸡内金
凤凰衣
431. 鸡爪莲
432. 鸡?草
433. 陈艾
434. 陈棕皮
435. 芦苇根
436. 花脸晕药
437. 吴茱萸
438. 芸香草
439. 旱莲草
440. 龟板
附:
龟胶
龟壳
龟肉
441. 利筋藤
442. 卵子草
443. 伸筋草
八画
444. 油葱
445. 泽泻
446. 京大戟
447. 青果
448. 松节
松香
附:
松花粉
松针
松树皮
松子仁
449. 松蒿
450. 虎杖
451. 苦荞头
452. 岩姜七
453. 金边莲
454. 金刚藤
455. 金钱草
456. 金钱豹
457. 委陵菜
458. 肿节风
459. 狗牙根
460. 抽刀红
461. 拟金茅
462. 板栗
九画
463. 扁竹根
464. 穿龙薯蓣
465. 姜花根
466. 鸢尾
467. 珍珠风
468. 南山藤
469. 胡芦壳
470. 胡豆草
471. 枳椇子
472. 柿蒂
473. 柃木
474. 树蕨
475. 柳兰
476. 屎嘣嘣
477. 点地梅
478. 茴香虫
479. 茵陈
480. 茯苓
茯苓皮
茯神
481. 茶叶
482. 茶菊
483. 草柏枝
484. 荞子
485. 茭白
486. 荸荠
487. 荩草
488. 垂盆草
489. 香叶
490. 香通
甲沉香
樟脑
491. 香附子
492. 香柯柯
493. 待霄草
494. 肺痨草
495. 急性子
附:凤仙花
496. 独脚鸡
497. 娃娃拳
498. 盾叶薯蓣
499. 狭叶水竹叶
500. 栀子
十画
501. 高乌头
502. 高粱子
503. 海金沙
附:海金沙藤
504. 唐菖蒲
505. 粉条儿菜
506. 桂花根
507. 桔梗
508. 破血丹
509. 破骨风
510. 夏至草
511. 桑寄生
512. 通泉草
513. 峨山雪莲花
514. 鸭内金
515. 鸭舌草
516. 倒生根
517. 徐长卿
518. 铁杆地柏枝
519. 笋壳菜
520. 臭草根
521. 鬼针草
522. 透骨草
523. 脆蛇
十一画
524. 麻柳叶
525. 盘龙参
526. 旋覆花
金佛草
527. 淡竹叶
528. 剪刀草
529. 雪茶
530. 接骨木
531. 球核荚蒾
532. 黄瓜
533. 黄柏
534. 黄水枝
535. 黄芥子
536. 药黄泡
537. 蛇含
538. 蛇莓
539. 蛇伤草
540. 蚱蜢
541. 野菊花
542. 野罂粟
543. 野鸡尾草
544. 猫儿屎
545. 猫眼睛
546. 猪毛刚
547. 银耳
548. 犁头尖
549. 续随子
十二画
550. 游草
551. 普贤菜
552. 棉花根
553. 楮实子
附:
楮白皮
楮叶
554. 散瘀草
555. 斑鸠
556. 隔山撬
557. 落地生根
558. 葶苈子
559. 葛根
葛花
560. 紫参
561. 紫茉莉
562. 紫荆桠
563. 紫万年青
564. 黑大豆
淡豆豉
565. 黑木耳
566. 黑壳楠
567. 黑点草
568. 啤酒花
569. 戟叶酸模
570. 粟米草
571. 提灯藓
十三画
572. 密蒙花
附:
密蒙花根
密蒙花叶
573. 椿树皮
椿花
574. 碎米荠
575. 蒲黄
附:水蜡烛根
576. 蒲草根
577. 蜂糖花
578. 鼠曲草
579. 摇钱树根
十四画
580. 碧桃
581. 满江红
582. 蜘蛛香
583. 蓼子七
584. 鼻血草
十五画
585. 聚花过路黄
586. 蝼蛄
587. 僵蚕
蚕沙
十六画
588. 薏苡仁
589. 薯莨
590. 薅秧泡
十七画
591. 擘蓝
592. 蟑螂
593. 藤藤菜
594. 藤贝
595. 翻天印
596. 鞭打绣球
597. 攀枝花
598. 糯米藤
599. 鳖甲
附:
鳖甲胶
鳖肉
二十一画
600. 魔芋
附录
一、中文名索引
二、拉丁名索引
· 《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_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编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_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编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是由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编纂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学术著作。该书详细记录了四川地区的中药资源、药用植物、以及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第二卷主要涉及四川省内各类中药的分布情况、药效特征、采集、加工与利用等方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进行详细阐述,分别为四川中药资源的独特性、对四川中医药文化的贡献、编纂过程与方法、以及该书的学术价值与应用意义等。通过这些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该书的学术背景与贡献,进一步认识其在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1、四川中药资源的独特性
《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对四川地区丰富的中药资源做了详细的记录。四川省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涵盖了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这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川省是中国传统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具有超过2000种的中药材资源,且这些中药材的药用历史悠久,许多品种的应用已经深入人心。
四川的地理多样性不仅造就了中药资源的丰富性,还使得本地的中药材品种在药效上具有地方特色。例如,川贝母、川芎、黄连等名贵中药在四川地区的应用和栽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药用价值。四川特有的药用植物如川楝子、金银花等,具有特定的气候和土壤需求,这些植物的药效在当地的中医药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四川省的药用植物资源不仅具有地方特色,还因其与四川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用药习惯。《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通过详细记录不同地区的药用植物分布和药效特点,进一步加深了对四川中药资源多样性及其医学价值的认识。该书的出版,意味着对这些本地资源的科学记录和学术整理,有助于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2、对四川中医药文化的贡献
《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不仅是一本药材志书,更是对四川中医药文化的系统整理与总结。四川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区域之一,其中医药文化在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四川的中医药学派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许多医家在历史上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四川的中医药文化在治疗方法、药物使用及理论体系上有着独到之处。《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对四川地区的中医药文化的记录,不仅帮助人们了解当地的医药历史,还反映了四川中医药的丰富内涵。例如,四川的传统疗法如“川药治胃病”、”川药治寒湿”等,在当地民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书中的详细记载,为研究四川特有的中医药治疗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此外,四川的民间医药也有着深厚的传统,《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将这些民间医药的知识纳入其中,展示了四川民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宝贵智慧。通过这些传统医药的整理,不仅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传承和发展四川中医药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3、编纂过程与方法
《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的编纂过程可谓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涉及大量的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和学术讨论。首先,该书编纂组通过深入四川的各个地区,实地采集药材样本,调查药用植物的生长情况、采集时间以及使用方法,确保了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同时,还依托历史文献,全面整理了四川地区历代的中药文献和医药资料。
其次,编纂组采用了现代药学和传统中医学相结合的编纂方法,既注重药物的传统用法,又结合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药材的药效进行分析。例如,书中对每种药材的描述都包括了其传统应用、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及其在临床中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最后,编纂组在进行整理和编纂时,还考虑到了书籍的可读性和普及性。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些传统医药知识,编纂组特别注重文字的简明易懂,并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通俗化的处理,使得《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不仅适合学术研究人员,也能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提供有益参考。
4、学术价值与应用意义
《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无疑是一本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首先,书中对四川地区丰富的中药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记录,为后来的药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通过这本书,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到四川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种类特征以及历史沿革,为进一步开展中药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对于中医药的学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四川作为中医药学的发源地之一,书中详细列举了四川地区的中药使用经验及治疗方法,为现代中医药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此外,书中还对四川特有的药用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药理研究,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最后,《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在中药产业的实际应用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这本书不仅对药材的生产、加工和流通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还对中药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对于政府、企业以及中医药研究机构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宝贵参考资料。
总结:
《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作为一本全面记录四川中药资源的重要文献,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还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四川地区中药资源的详细记载和对四川中医药文化的深入挖掘,这本书为中医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当今中药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书的编纂过程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医药知识的结合,编纂方法严谨且科学,确保了其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相信《四川中药志 第二卷》将成为中医药学术研究的经典参考书,为更多的人了解、传承和利用四川的中药资源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