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城审计志(1984-2008)》_张玉平,吴德志主编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宜城审计志(1984-2008)》
【作者】:张玉平,吴德志主编
【出版社】: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时间】:2013
【页数】:368
【ISBN】:9787802218369
特载
在宜城县审计局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84年4月7日)宜城县人民政府县长马能泽
在全县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4月28日)宜城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张忠发
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发挥审计监督作用(1994年4月28日)宜城县审计局局长周守田
在宜城市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2月16日)中·共宜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森锋
在宜城市审计局2008年度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2009年2月16日)宜城市审计局局长张玉平
大事记
综述
第一章 机构设置
第一节 审计机关
第二节 事业机构
一、审计事务所
二、经济责任审计中心
三、经济责任审计局
四、内部审计机构
第二章 审计监督
第一节 国家审计
一、行政事业审计
二、工商企业审计
三、农林水审计
四、财政金融审计
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六、经济责任审计
第二节 内部审计
第三节 社会审计
第四节 审计制度
第三章 党群组织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一、党组
二、支部委员会
三、党务工作
第二节 工会工作委员会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四节 妇女工作委员会
第四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审计队伍建设
第二节 两个文明创建活动
第三节 廉政建设
第五章 人物
第一节 人物传
第二节 人物录
第三节 人物表
第六章 著述
第一节 单位著述
第二节 个人著述
一、杨效锋著述录
二、张玉平著述录
1.张玉平作品介绍
2.人道即为官道
3.掌握和运用审计基本知识
4.审计报告的“三、三”标准
5.文明审计的认识
6.认准“一四五”目标科学发展新宜城
7.人格魅力胜于权力影响
8.在读书思考中享受快乐
三、华明等人著述录
附录
附录一:重要文件辑录
宜城县人民政府批转县审计局《关于建立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请示报告》的通知
中·共宜城县委《关于国营企业厂长、经理调离工作时实行审计公证的通知》
宜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县农委、县审计局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机构意见的通知》
宜城县审计局、宜城县财政局转发省审计局、省财政厅“关于《对承包经营企业审计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湖北省审计局、湖北省财政厅关于下发《对承包经营企业审计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
宜城县人民政府批转县审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报告的通知》宜政发〔1990〕23号
宜城县人民政府批转县审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报告的通知》宜政发〔1993〕29号
宜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审计监督严格审计执法的通知》
宜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城市国有企业审计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共宜城市委《宜城市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宜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单位审计监督的意见》
宜城市审计局关于印发《宜城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实施办法》的通知
附录二:宜城市审计局人员一览表
一、宜城市审计局公务员一览表
二、宜城市经济责任审计局人员花名册
编后记
· 《宜城审计志(1984-2008)》_张玉平,吴德志主编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宜城审计志(1984-2008)》_张玉平,吴德志主编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宜城审计志(1984-2008)》是一本由张玉平和吴德志主编的纪实性专业著作,涵盖了宜城审计工作从1984年到2008年的发展历程。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宜城审计机构的发展过程,还对审计工作的主要成就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刻分析。此外,书中还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了审计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体现了审计对于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和防范腐败的巨大意义。本书既是对宜城审计工作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审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益探索,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宜城审计工作的发展历程
宜城审计工作自1984年起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也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从最初的财政审计到后来逐步扩展到经济审计、专项审计等多个领域,宜城的审计工作经历了多次制度改革和方法创新。早期,审计机构在资源和人员上都相对薄弱,但随着地方政府对审计职能的认同,审计部门的力量逐步加强。
1980年代中期,审计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这个时期,宜城审计工作主要聚焦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检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问题。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对审计的需求逐渐增加,审计工作也从传统的账务审计逐步转向经济和效益审计。这一转变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进入21世纪后,宜城审计工作不断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审计模式。这一时期,审计工作不仅限于传统的财务核查,更注重政府投资项目的效果评估、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方面的审计。这一发展标志着宜城审计工作逐渐走向成熟,审计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技术都有了显著提高。
2、审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宜城审计志》一书充分体现了审计在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审计工作通过有效监督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确保了公共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防止了资金的浪费与腐败现象。审计部门的严格审查机制,尤其是在地方大型建设项目中的资金管理审计,起到了制约和监督的作用,保证了各类投资项目的顺利推进。
此外,审计还通过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帮助政府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漏洞,促进了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审计发挥了其信息反馈功能,通过对重大经济活动的审计,提供了客观的经济运行数据和分析报告,帮助政府决策层做出更为精准的经济规划。
审计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有经济状况的检查,更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发挥了战略性作用。在《宜城审计志》中,审计工作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财政资金高效使用等方面的贡献得到了高度评价。通过审计,不仅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财务透明度,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稳定和健康的经济环境。
3、审计工作的主要成就与挑战
《宜城审计志》详细记载了宜城审计工作在1984-2008年期间取得的多项成就。首先,审计工作帮助地方政府有效避免了多次资金滥用和腐败事件,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公共资金的安全。其次,通过严格的预算审计和项目审计,政府能够及时调整经济政策,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然而,在审计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了许多挑战。随着审计领域的拓展,审计任务日益复杂,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手段面临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进行大型项目审计时,如何有效采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成为了审计工作的一大难题。此外,地方政府的政治压力和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尽管如此,宜城审计工作依然保持了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强大的执行力。特别是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形势时,宜城审计部门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审计体系,确保了审计工作始终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4、审计制度与体制改革的探索
《宜城审计志》还对宜城在审计制度和体制改革方面的探索进行了详细论述。随着地方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审计工作在体制上也经历了多次调整。从最初的单一审计部门到如今多元化的审计机制,宜城在审计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这一过程中,宜城审计部门始终注重将审计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加强审计法规建设,完善审计程序,建立健全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审计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机制也逐步完善,确保了审计队伍的高效运作。
此外,宜城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注重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作,推动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这种体制上的创新,为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推动了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与优化。
总结:
通过对《宜城审计志(1984-2008)》的详细阐述,可以看出审计工作在宜城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审计不仅帮助政府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还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完善经济制度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审计部门在不断创新与改革中,为宜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总体而言,《宜城审计志》是一本极具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书籍,它不仅记录了宜城审计工作的进展与成就,也为其他地方政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审计工作作为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促进经济发展和防范腐败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