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志·第十八卷·烟草志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桃源县志·第十八卷·烟草志
内容简介: 本志是《桃源县志》第十八卷。取材上自清末,下至1988年。但对个别史实,作了必要上溯。 本志编纂重点放在烟草生产、烟叶加工、烟草经营和烟草管理等方面。同时,简略记述鸦片烟,以求全面地反映时代特点和地方特点。全志共设6章、24节。随文插列图表,俾使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编纂人员:雷慧君
编纂单位:桃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时间:1990年
出版单位:轻工业出版社
目录
封面
桃源县志
桃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
图片
编辑说明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烟草种植
第二章 吸烟与戒烟
第三章 烟叶加工
第四章 烟草经营及保管
第五章 鸦片烟
第六章 烟草管理
要事摘记
附录
版权页
· 桃源县志·第十八卷·烟草志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桃源县志·第十八卷·烟草志 199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桃源县志·第十八卷·烟草志(1990年版)》是研究湖南省桃源县农业经济史与地方产业变迁的重要文献之一。本志详实记载了桃源县烟草业的发展历程、生产布局、技术革新与经济贡献,为理解地方农业结构调整及乡村社会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文章将从烟草业的历史沿革、种植与生产技术、经济影响与社会作用、以及管理制度与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资料的综合梳理,可以看到桃源县烟草业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深刻影响地方文化、生态与社会组织形态的产业现象。该志书以地方志的笔法,勾勒出一个县域经济的缩影,也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地方农业产业化的历史脚步与社会转型特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现实启示意义。
1、烟草业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脉络
桃源县的烟草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末民初时期。据《桃源县志·烟草志》记载,最早的烟草种植多集中在澧水沿岸及丘陵地带,当时主要为民间自用和小规模交易。进入民国时期,烟草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补充作物,形成了区域性集市贸易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业实行计划体制,烟草生产被纳入统购统销体系。《烟草志》详细记录了这一时期政府在组织生产、改良品种、建立烟草公司与合作社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使烟草产业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和组织化管理。
改革开放后,桃源县烟草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政策松绑和市场机制的引入,县内各乡镇普遍成立了烟叶生产合作组织,烟草逐步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柱。1990年版《烟草志》正是在这一历史节点上成书,全面总结了桃源县烟草业从传统到现代化的演变轨迹。
2、烟草种植与生产技术的演进
《烟草志》中对于种植技术的描述极为详实,反映了从手工经验种植到科学化管理的历史变迁。早期烟农依靠经验选种与自然晾晒,产量低且质量不稳。到20世纪70年代后,县农业部门开始引进优良烟种,如“云烟”、“湘烟”等,逐步推广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进入1980年代后,桃源县烟草种植开始普及烤烟技术。志书详细介绍了从传统火炕到现代烤房的转变过程,这一改进极大提升了烟叶质量与经济价值。烟叶分级制度的建立也促使烟农在质量控制上更为精细,从而促进了产业标准化。
此外,烟草科研与推广体系逐渐完善。县农业局设立了专门的技术推广站,承担育种、测土、病虫检测等工作。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烟农,提高了烟叶的商品化率与市场竞争力,使桃源县成为湘西北地区的重要优质烟叶产区之一。
3、烟草产业的经济作用与社会影响
桃源县烟草业的繁荣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根据《烟草志》统计,1980年代末期,全县烟叶种植面积达到数万亩,占农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烟草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带动了化肥、农药、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方产业链。
烟草税收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志书中多次提及“烟税为县政建设之源”,其财政贡献为农村公路建设、教育经费、医疗设施提供了坚实保障。烟草产业因此在县域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社会层面看,烟草业的兴起改变了农村的劳动力结构与生活方式。许多农户因种烟致富,带动了乡村消费水平提升和社会结构的分层重组。同时,烟草合作社的建立强化了农民的组织化意识,为后期农村集体经济的再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4、产业管理制度与未来展望
《烟草志》不仅记录了烟草生产的过程,也展现了制度建设的演变。20世纪80年代后期,桃源县成立了专门的烟草专卖局,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制度模式,明确了从种植、收购到销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这一制度有效避免了市场无序竞争,保障了烟农利益与国家税收。
志书对烟草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有深入记载。例如,县内制定了烟叶分级收购标准、烟农合同制管理办法、烤房安全操作规程等,显示出地方政府在产业治理上的探索与经验积累。这些制度的实施,为桃源县烟草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展望未来,《烟草志》在结尾部分提出了对产业转型的思考。随着国家控烟政策与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桃源县烟草业面临新的调整方向。志书建议通过“以技改促质、以产业促农、以绿色促稳”的思路,推动烟草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转型,这一理念至今仍具有参考价值。
总结:
综观《桃源县志·第十八卷·烟草志(1990年版)》,这不仅是一部地方产业志书,更是一部反映时代变迁与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社会史文献。它以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记述展现了一个县域如何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实现从传统农业向产业化农业的跨越,同时也体现出地方治理的经验与智慧。
该志书对今天研究地方经济史、农村社会变迁乃至生态经济发展均有重要启示。它提醒我们,任何产业的繁荣都与制度创新、科技进步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桃源县烟草业的历史,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值得在新时代继续回顾与思考。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