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5.9GB
文件格式:JPG做了ZIP压缩
出版地:南京
主要责任者:罗君强、葛伟昶、李六爻、朱率斋
出版时间:京报报社1940年07月10日至1944年01月31日
特别提示:按照月份做了压缩,所存年月见文件内容。所存年月也非完整无缺,请慎重购买。
《京报》于1940年7月10日创刊于南京,7月10日到30日为三日刊,8月1日到15日休刊,16日重新编号,改为日刊。1944年1月31日休刊,1944年2月1日改名《京报晚刊》,次年8月27日,该报因刊登“香烛业工人罢工”消息,汪伪宣传部以“可能引起社会不良影响”为由,给予警告。
文件内容:
京报1940-08.zip
京报1940-09.zip
京报1940-10.zip
京报1940-11.zip
京报1940-12.zip
京报1941-01.zip
京报1941-02.zip
京报1941-03.zip
京报1941-04.zip
京报1941-05.zip
京报1941-06.zip
京报1941-07.zip
京报1941-08.zip
京报1941-09.zip
京报1941-10.zip
京报1941-11.zip
京报1941-12.zip
京报1942-01.zip
京报1942-02.zip
京报1942-03.zip
京报1942-04.zip
京报1942-05.zip
京报1942-06.zip
京报1942-07.zip
京报1942-08.zip
京报1942-09.zip
京报1942-10.zip
京报1942-11.zip
京报1942-12.zip
京报1943-01.zip
京报1943-02.zip
京报1943-03.zip
京报1943-04.zip
京报1943-05.zip
京报1943-06.zip
京报1943-07.zip
京报1943-08.zip
京报1943-09.zip
京报1943-10.zip
京报1943-11.zip
京报1943-12.zip
京报1944-01.zip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将围绕“京报(南京版)(1940.07 – 1944.01,有缺)电子版”展开详细阐述。首先介绍该报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其次分析其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然后探讨其对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的意义,最后总结归纳其在历史档案保护和数字化方面的价值。
1、历史背景和特点
“京报(南京版)”创刊于1940年7月,是当时南京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报纸之一。该报报道丰富多样,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观点独立性。
京报(南京版)的宣传口号,为全面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京报(南京版)的编辑部设在南京市,印刷采用现代化技术,版面设计新颖,吸引了大量读者。该报在当时南京地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被视为舆论导向的重要阵地。
2、政治、经济、社会影响
作为一家主流报纸,“京报(南京版)”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报报道了许多重要事件和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京报(南京版)的社论板块,为时政议论提供了重要平台
京报(南京版)对当时的政府政策进行评论和批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同时,该报还关注民生问题,呼吁社会公益事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3、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意义
“京报(南京版)”作为一份具有历史价值的报纸,对于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报的报道内容涵盖了当时的文化现象和历史事件,为后人了解当时社会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京报(南京版)报道民间文化活动,推动了文化传承
京报(南京版)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南京地区的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和研究对象。
4、历史档案保护和数字化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京报(南京版)”作为历史文献的保存和传承面临着重要挑战。因此,对于该报的历史档案保护和数字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京报(南京版)电子版的数字化工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便利
通过将“京报(南京版)”电子版化,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播该报的历史价值,为历史研究者和公众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途径,推动了历史档案保护和数字化工作的进程。
总结:
“京报(南京版)(1940.07 – 1944.01,有缺)电子版”作为一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报纸,不仅在当时发挥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也对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报的历史档案保护和数字化工作,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其历史价值,促进了历史文献的保存和传播。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