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23G
文件格式:JPG做了ZIP压缩
出版地:天津
出版时间: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1949年02月27日至1952年12月31日
特别提示:按照月份做了压缩,电子版所存年月见文件内容。所存年月也非完整无缺,请慎重购买。
1949年2月27日在天津创刊。由原天津《大公报》更名出版。由杨刚、徐盈主持改组。以国内新闻为主,较多篇幅用于对工商界人士和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教育,对当时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工作起了较好的协调作用。1952年12月底停刊,1953年1月1日该报和上海《大公报》合并出版天津《大公报》。1956年以后迁到北京出版,后改《前进报》。
文件内容:
├── 进步日报1950-04.zip
├── 进步日报1951-08.zip
├── 进步日报1952-07.zip
├── 进步日报1951-01.zip
├── 进步日报1952-04.zip
├── 进步日报1951-02.zip
├── 进步日报1952-03.zip
├── 进步日报1949-11.zip
├── 进步日报1951-10.zip
├── 进步日报1951-09.zip
├── 进步日报1950-12.zip
├── 进步日报1951-04.zip
├── 进步日报1950-05.zip
├── 进步日报1949-03.zip
├── 进步日报1949-02.zip
├── 进步日报1952-05.zip
├── 进步日报1952-09.zip
├── 进步日报1949-08.zip
├── 进步日报1952-12.zip
├── 进步日报1951-05.zip
├── 进步日报1949-06.zip
├── 进步日报1951-11.zip
├── 进步日报1952-11.zip
├── 进步日报1952-06.zip
├── 进步日报1952-02.zip
├── 进步日报1951-06.zip
├── 进步日报1950-09.zip
├── 进步日报1952-01.zip
├── 进步日报1950-03.zip
├── 进步日报1950-11.zip
├── 进步日报1949-10.zip
├── 进步日报1949-04.zip
├── 进步日报1951-03.zip
├── 进步日报1950-10.zip
├── 进步日报1950-07.zip
├── 进步日报1949-09.zip
├── 进步日报1950-08.zip
├── 进步日报1952-10.zip
├── 进步日报1950-06.zip
├── 进步日报1951-07.zip
├── 进步日报1950-02.zip
├── 进步日报1949-12.zip
├── 进步日报1951-12.zip
├── 进步日报1949-05.zip
├── 进步日报1949-07.zip
├── 进步日报1952-08.zip
├── 进步日报1950-01.zip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将对《进步日报(1949.02 – 1952.12,有缺)电子版》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数字化保存与传播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首先,文章将介绍《进步日报》作为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报纸,它的创办和发展背景,以及它在抗战后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作用。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进步日报》的内容,涵盖新闻报道、社论评论等版面,分析其独特的传播特点和政治倾向。随后,文章将讨论该报对当时社会的广泛影响,尤其是对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及普通市民的思想影响。最后,文章将分析《进步日报》电子版的保存与传播意义,重点探讨数字化技术如何帮助这一珍贵历史资源的保存和普及。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本文将全面揭示《进步日报》的历史地位及其电子化过程的意义。
1、《进步日报》的历史背景与创办
《进步日报》创办于1949年2月,距新中国成立仅几个月,它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处于破产状态,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形势复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左翼力量尤其是工人阶级的声音亟需得到表达和传播。《进步日报》的创办正是为了响应这一需求,填补当时信息传播的空白。
该报的创办者多为在抗战时期积极参与革命的知识分子及政治活动家,他们希望通过《进步日报》向广大民众传递进步的思想和社会主义的理念。其创办背景也与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息息相关。在国家经济重建和政治体制逐步稳定的过程中,报纸不仅作为信息的传播工具,也成为了政治力量争夺话语权的一种手段。
然而,《进步日报》的历史背景并非一帆风顺。在1950年代初,因政治局势的变化,许多类似的左翼报纸遭遇停刊的命运,《进步日报》虽然面临多次改版,但其历史地位逐渐凸显,成为研究新中国初期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
2、《进步日报》的内容与特点
《进步日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新闻、社论、评论文章、工人运动的报道等。在形式上,报纸内容分为若干版面,每一版面内容都有明确的主题,旨在传递特定的政治理念和社会价值观。例如,其国际新闻部分,着重强调社会主义阵营的动态,关注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负面消息。
社论是《进步日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期的社论几乎都围绕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展开,文章内容尖锐、直接,语言激烈,往往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社论的内容不仅体现了报社的政治立场,还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氛围及党政主导的政策导向。
值得注意的是,《进步日报》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工人阶级及社会底层民众,因此其内容常常涉及工人运动、劳动争议等社会议题,力图通过报纸呼吁社会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意识的普及。通过细致的分析,《进步日报》展现了左翼政治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以及它对公众舆论的引导作用。
3、《进步日报》的社会影响
作为一份政治导向鲜明的报纸,《进步日报》不仅在信息传播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更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在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工人阶级和基层民众中间。通过报道工人运动、宣扬社会主义理念,报纸鼓励广大劳动人民参与社会建设,激发他们的政治觉悟。
其次,《进步日报》在思想观念的传播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通过各种评论和社论,尤其是在国内外政治大事件中的即时报道,帮助民众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与国际形势。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阐释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宣传,报纸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人民对新中国建国理念的认同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进步日报》的影响并非全是积极的。在某些历史时期,特别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前后,报纸的过激言论和极端政治态度也导致了部分社会矛盾的激化。它的报道风格过于强调阶级斗争,容易引发民众情绪的过度波动。
4、《进步日报》电子版的保存与传播意义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进步日报》的电子版成为了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资源。将《进步日报》数字化,不仅解决了原纸质报刊易受损的问题,还让它能够跨越时空限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读者手中。
数字化的《进步日报》让学术研究者能够更方便地获取资料,进行历史分析。电子版的优势在于便于检索、归档和保存,尤其是对于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政治文化的学者而言,这一资源的价值不可估量。
此外,数字化后的《进步日报》还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性,不仅可以为国内读者提供方便的阅读渠道,也使得海外学者和历史爱好者能够了解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数字化也使得这一历史遗产能够更好地保存下来,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历史证据。
总结:
通过对《进步日报(1949.02 – 1952.12,有缺)电子版》的分析,本文展示了这份报纸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历史地位及其深远的社会影响。通过对其历史背景、内容特点、社会影响以及数字化保存的探讨,本文全面揭示了《进步日报》在当时中国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数字化如何为这一历史资源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
总之,《进步日报》的电子化不仅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也为今后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可靠的工具。未来,随着更多历史资料的数字化,相信我们将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的真相,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