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3.44 GB
文件格式:pdf
特别提示:经书友发现,北京版即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第11册和第10册开头封面重复,但后面正文不重复。介意的朋友请不要购买!
第10册正文从“康熙二十年辛酉正月初一日乙卯早”即B004531页开始。
第11册正文从“康熙二十年辛酉七月初一日壬子早”即B004979页开始。
两者是不相同的。
起居注,亦称起居注册,是我国古代一种专门记载帝王言行的册籍。
清代起居注起自康熙十年(1671),至宣统二年(1911)止,其中除康熙五十七年至六十一年曾中止外,其他各朝皆记注未辍。据《大清会典》所载,凡皇帝从事各项政务活动,起居注官均得轮流在场侍值。清代负责记载并撰写起居注册的官员,均属天子近臣。每日所记,均由当值之起居注官签署姓名于后,按月成册。一般是例为上年之事,于次年编定,并由编撰官作跋于后,然后每隔一页于骑缝处加盖翰林院印信,送交内阁储藏。由此可见,起居注册与一般官修书不同,它具有档案属性,被视作内廷秘籍,藏诸内阁大库。不仅非有关官员不得阅看,甚至在名义上,连皇帝本人都不得索阅。
起居注所记内容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很近,基本上是当时人记当时事。其史料来源又最为直接,比其他官修书更为原始可靠。与《清实录》及《东华录》相比较,起居注册不仅文字朴实,很少修饰,是《清实录》所载史料的主要来源和依据,而且其中许多内容是《清实录》、《东华录》所没有或略而不详的。所以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对清代起居注册的使用和研究,十分重视。
而所有这些起居注中,以康熙朝内容最为丰富,史料价值最高,最受人瞩目。因为康熙帝最重视御门听政,几乎每天都御乾清门听取各部院大臣奏事或与内阁大臣商决朝政,其间君臣奏对问答、不同意见的争论、重要公文的处理等等,皆由侍值的记注官直接记录,成为康熙起居注的主要内容,其信息之丰富,史料价值之高,可谓无与伦比。而雍正朝以后,皇帝召集军机大臣等在内廷商决国务之制,逐渐取代了御门听政之制,而记注官不得进入内廷侍值,其记注内容大受限制,只能以摘抄谕旨、奏疏内容为主,其史料价值遂难以与康熙起居注相比拟。总之,《康熙起居注》是一部比较忠实地反映康熙朝历史的文献,是研究康熙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文献价值相当高。
《清代起居注册 康熙朝》(全54册)由中华书局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共同出版。中华书局所出部分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包括有康熙十年(1671)九月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康熙四十五年(1706)、康熙五十三年(1714)正月至五十七年(1718)三月的汉文起居注册正本,另补入了国家图书馆所藏康熙四十七年(1708)正月起居注稿本一册,分装为32册。台北联经所出部分藏台北故宫,包括康熙二十九年(1690)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五十年(1711)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的汉文起居注册正本,分装22册。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围绕《entity[“book”, “清代起居注册·康熙朝(北京、台北两种54册)”, 0] PDF 电子版》展开,从其历史背景、版本特色、内容价值与研究利用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首先,文章介绍该书的产生背景与制度渊源,指出“起居注册”作为帝王言行记录的一种特殊档案形式,在清朝尤其是康熙朝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分析该电子版汇集北京与台北两种版本共54册的特点,说明其版式、藏本来源与出版情况。接着,探讨其内容的丰富性与史料价值,指出为何康熙朝的起居注册尤受史学界重视。最后,介绍该电子版在学术研究、教学应用与档案数字化中的作用与意义。文章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强调这套电子版不仅为研究清代宫廷史与政治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是推动历史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成果。本文由 nayona.cn 整理。
一、历史背景与制度渊源
“起居注册”,又称“起居注”或“起居注册”,是我国古代记录皇帝日常言行、出入起居、典礼奏章、问安祭祀等事项的专册。根据资料,清代起居注起自康熙十年(1671),至宣统二年(1911)止。citeturn0search0turn0search9turn0search2 这一制度体现了帝王权力运行与宫廷日常机制之间的紧密关联。
在清朝制度中,负责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是“日讲起居注官”,该官员轮值侍听帝王御门听政或其他典礼现场,直接记录当日情状。citeturn0search8turn0search10 起居注册因此具有档案属性、内廷秘藏性质,不同于一般官修史书。
在具体制度实施上,《entity[“book”, “大清会典”, 0]》中明确记载:凡皇帝从事各项政务活动,起居注官均得轮流在场侍值,记录其言行。citeturn0search2turn0search4 这些细节反映出该制度不仅制度化,而且程序严密。
特别是在康熙朝,皇帝倾向于每天御门听政、亲理朝政,其起居言行尤其频繁,记录更加细致,使得起居注册成为研究康熙朝政治、制度、君臣互动的重要资料。citeturn0search1 由此可见,选择以“康熙朝”为专题版本,具有重要的历史逻辑。
二、版本特色与出版情况
《清代起居注册·康熙朝(北京、台北两种54册)》这套电子版,整合了北京与台北两地藏本。北京由entity[“organization”,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0]和出版社编辑,台北由entity[“organization”, “国立故宫博物院”, 0]藏本影印。豆瓣简介中指出,北京版包括康熙十年九月至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康熙四十五年、康熙五十三年至五十七年等部分;台北版则包括康熙二十九年至四十二年、五十年至五十二年等内容。citeturn0search1
北京版、台北版在册数上共计54册,涵盖康熙帝长期执政期间的重要年份。两个版本的差别在于藏本来源(北京、台北)与具体年份的覆盖范围。该电子版将两者整合,提供一种较为完整的康熙朝起居注册影印合辑。
从出版情况看,北京版由中华书局出版、台北版由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豆瓣资料指出两版本定价、ISBN等信息。citeturn0search1 该状况显示这是一个正规的大型影印出版项目,具备学术规范。
以“PDF电子版”的形式提供,使得这一珍贵档案资源突破了地理与馆藏限制,便于全国乃至全球研究者获取。这种数字化出版既是一种史料开放,也是档案传播方式的现代化体现。
三、内容丰富性与史料价值
起居注册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帝王的日常起居、祭祀、行礼、问安,还包括御门听政、重大奏章、引见大臣、议政商量等事项。豆瓣书评指出:“其史料来源又最为直接,比其他官修书更为原始可靠。”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2
特别是康熙朝,由于皇帝亲理朝政、常御乾清门听政、与内阁及部院大臣商议政务,其日常活动语言、君臣奏对、不同意见的争辩等,都可能被起居注官记录下来。豆瓣中称:“而所有这些起居注中,以康熙朝内容最为丰富,史料价值最高,最受人瞩目。”citeturn0search1
相比于后期如雍正、乾隆等朝的起居注,由于制度变革、内廷会议方式变化,起居注册的内容受到限制,记录范围缩小。因此,康熙朝起居注册成为研究清初帝制、权力结构、皇帝与大臣关系的重要第一手资料。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4
除此之外,该电子版所囊括的两地版本,增加了藏本的多样性与比对价值。对于史料考证、版本校勘、文字异同研究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通过北京与台北两种版本的对照,可以了解满汉文本、正本与稿本之间的差别,进一步深化对清代档案制度与宫廷文化的理解。
四、研究利用与现代价值
首先,在学术研究方面,该电子版为历史学、政治学、制度史、文化史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基础资料。研究者可以从中提取君主制度运行、近臣关系、大臣议政、皇帝日常行为等微观细节,为宏观分析提供支撑。
其次,在教学与普及方面,PDF格式使高校教师和学生能够快速获取资料,开展课堂教学、专题讨论、论文撰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清朝宫廷与帝王运行机制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项重要资源。
再次,在档案数字化与传播方面,这套影印电子版标志着传统档案向现代数字传播方式转化。通过数字版保存与分享,既减轻了纸本损耗,也扩展了知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具有文化传承意义。
最后,从社会文化视角来看,这套电子版有助于公众理解清代宫廷生活与帝王制度。虽然起居注册内容专业性较强,但其“帝王日常”“君臣议政”等描述具备一定通俗价值,可为历史爱好者提供“走近皇宫内幕”的窗口。
总结:
综上所述,《清代起居注册·康熙朝(北京、台北两种54册) PDF 电子版》是一部汇集北京与台北藏本的大型影印典籍,囊括了康熙帝在位时期帝王起居、御门听政、政务活动的详实记录。其制度背景深厚、版本特色鲜明、内容价值极高,并且现代数字化利用价值突出。
对于历史研究者、教师学生以及对清代宫廷制度感兴趣的公众而言,这套电子版不仅是第一手资料的宝库,也是连接传统档案与现代传播的重要桥梁。它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清代帝王制度、宫廷文化与档案制度的运作轨迹。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