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3.49G
文件格式: PDF
出版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特别提示:为了方便分享,文件分割了4个压缩包,全部下载后一起解压即可。
简介:
清代方略是记载有清二百多年军政大事尤其是历次平定边境事件始末的修实录文献。共24种,计康熙朝4种,乾隆朝11种,嘉庆朝3种,道光朝1种,同治朝2种,光绪朝3种。内容涉及开国、康乾平定边疆数乱、陕甘云贵等地回族起义、太平天国、捻军等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如下:
《皇清开国方略》阿桂等撰 清光绪十三年广百宋斋铅印本
《平定察哈尔方略》勒德洪撰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据《清史研究通讯》重排本
《平定三逆方略》勒德洪撰 民国二十四年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平定海寇方略》民国十九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暨《清代官书记明台湾郑氏亡事》铅印本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温达等撰 清康熙内府刻
《平定金川方略》来保等撰 清自得园朱丝栏抄本
《平定两金川方略》阿桂等撰 清乾隆刻本
《平定准噶尔方略》傅恒等撰 清朱丝栏抄本
《钦定剿捕临清逆匪纪略》舒赫德等撰 清乾隆刻本
《钦定兰州纪略》方略馆纂 一九八五年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影印《古籍珍本丛书》
《钦定石峰堡纪略》清朱丝栏抄本
《平定台湾纪略》 清朱丝栏抄本
《钦定安南纪略》 清抄本
《钦定巴勒布纪略》民国二十二年国立北平图书馆抄本
《廓尔喀纪略》保泰等撰 清朱丝栏抄本
《钦定平苗纪略》鄂辉等撰 清嘉庆武英殿刻活字印本
《钦定平定教匪纪略》拖津等撰 清刻本
《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庆桂等撰 清嘉庆十五年武英殿刻本
《钦定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曹振镛等撰 清道光刻本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奕訢等撰 清同治十一年铅印本
《钦定剿平捻匪方略》奕訢等撰 清同治十一年铅印本
《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奕訢等撰 清光绪二十二年铅印
《钦定平定云南回匪方略》奕訢等撰 清光绪二十二年铅印本
《钦定平定贵州苗匪纪略》奕訢等撰 清光绪二十二年铅印本
方略,是清帝国记述较大规模军事活动的纪事本末体史书。根据各地官员的奏报和皇帝的谕旨等材料,由官方汇编成册,记述用兵始末,以颂扬其武功。编纂方略不始于清代,但以清代最为重视,总计不下二十余种。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设立方略馆,以编纂《平定三逆方略》,记平定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三藩叛乱事,为清代纂修方略之始。康熙四十七年,又编纂《平定朔漠方略》,记康熙帝三次出师征讨准噶尔(见平定准噶尔),书成后,该馆即撤。至乾隆十三年(1748),经军机大臣张廷玉等奏请,重开方略馆,隶属于军机处,编纂《平定金川方略》,自此即为常设机构。方略馆总裁例由军机大臣兼领。直至宣统三年(1911)四月初十“责任内阁”成立后,与军机处同时撤销。
清代纂修的方略主要有:康熙十一年,勒德洪、明珠等编纂《平定三逆方略》六十卷;康熙四十七年,温达等编纂《平定朔漠方略》四十八卷;乾隆十三年,来保等编纂《平定金川方略》三十二卷;乾隆三十七年,傅恒等编纂《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五十四卷、正编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乾隆四十六年,阿桂等编纂《平定两金川方略》一百五十二卷;嘉庆十五年(1810),庆桂等编纂《剿平三省邪匪方略》正编三百六十一卷、续编三十六卷、附编十二卷;道光九年(1829),曹振镛等编纂《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八十卷;同治十一年(1872)编纂《剿平粤匪方略》四百二十卷、《剿平捻匪方略》三百二十卷;光绪二十二年(1896)编纂《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三百二十卷、《平定云南回匪方略》五十卷。此外,还编纂《平定罗刹方略》四卷。
方略收编的内容,是有关用兵的条陈、建议、训练、调遣、军需供给、军事工程、粮饷弹药、进攻防守、收失城地、敌我伤亡、官员的升迁调补、奖惩抚恤等。简言之,是一次军事活动的全部情况。但是,方略收编的比较简单,而原奏报则很详细。原奏折的内容编入方略,需经过精心选择和删改过,仅对皇帝的朱批或皇帝通过军机大臣字寄的谕旨,几乎全部收编在方略中。尽管如此,方略仍不失为研究清史的重要史籍。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清代方略全书(全200册)PDF电子版》是一部集清代政治、军事、外交、文化与社会变迁于一体的宏大史籍,全面展现了清王朝从入关至晚清衰落的历史进程。这套方略全书原为清廷官方编纂的国家档案文献,系统记录了重大事件的上谕、奏折、谕旨及实录,是研究清史与中国近代转型的重要基础资料。PDF电子版的出现,使这部原本浩繁、难以查阅的巨著得以数字化保存与广泛传播,为学者、研究者乃至普通历史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将从“历史价值与学术地位”、“编纂体系与内容架构”、“数字化保存与传播意义”、“现代研究与利用前景”四个方面,对《清代方略全书(全200册)PDF电子版》进行深入探讨与系统阐述,力图全面揭示其史学意义与时代价值。
1、历史价值与学术地位
《清代方略全书》是清代官方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的史料总汇之一。其内容不仅涵盖清王朝二百余年的重大历史事件,还忠实记录了历代皇帝的施政方略、朝臣奏议以及外交、军事、内政等多方面的档案文献。这种原始材料的保存,为后世研究清史提供了第一手的依据,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档案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学术史上,《清代方略全书》与《清实录》《大清会典》《起居注》等并称为“清代四大官修史料”。它以纪实与政策结合的形式,将国家决策的形成过程完整呈现,反映了清代政治运作的真实机制。特别是在军政、边疆与民族政策研究方面,方略全书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性。
同时,《清代方略全书》还承载着清代官方史学思想的延续与变革。其编纂不仅是一项史料整理工程,更是一种权力意识形态的体现。通过方略文本的选择与叙述方式,清廷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盛清秩序”的政治叙事,这为现代学者分析清代史学的权力逻辑提供了重要线索。
2、编纂体系与内容架构
《清代方略全书》的结构宏大、体系严谨,全书共分为200册,按照朝代、事件与地域等维度分类编排。主要包括《平定三藩方略》《平定台湾方略》《平定准噶尔方略》《平定回疆方略》《中外和战方略》等。这种分册体系体现了清廷对战争与政务的系统管理模式,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档案分类法的成熟。
在编纂体例上,方略采用“上谕—奏折—谕旨—军报—奏议—实录”的多层次叙述方式。它不仅记录事件的过程,更注重政策的形成与执行的因果关系。通过这种编排,读者能清晰地看到清廷如何从情报收集、决策制定到政策执行的全过程,堪称清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档案映射。
此外,方略全书的文字语言极具时代特征,融合了文言的典雅与官文的实用性。在整理过程中,编者多为翰林与中枢官员,文笔庄重而简洁。尤其是战争类方略,如《平定金川方略》《平定西藏方略》等,兼具史实与叙事之美,成为研究清代军事史与文学文体的重要文献。
3、数字化保存与传播意义
随着《清代方略全书(全200册)》被整理成PDF电子版,这部巨著的学术价值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以往纸质版由于体量庞大、印数有限,仅限于少数学术机构收藏。而PDF电子版的出现,使得任何研究者都能在电脑或移动设备上轻松查阅,实现了学术资源的普惠化与民主化。
数字化的最大意义在于保护与延续。原版方略多为清宫内府档案,纸张脆弱、字迹模糊,长期保存极具难度。电子化扫描不仅使内容永久存档,还能通过文本识别技术(OCR)实现检索、索引、注释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这对于防止文献遗失、促进跨学科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同时,PDF版的传播也推动了数字人文的发展。学者可通过全文检索、数据挖掘等方式,对清代政策语言、地理空间分布、人物网络等进行量化分析,开创了“数据史学”的新路径。《清代方略全书》的电子化,使传统史料焕发出现代科技的活力,成为历史研究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典范。
4、现代研究与利用前景
进入21世纪后,《清代方略全书(全200册)PDF电子版》已成为中外学者研究清史的重要数据源。无论是政治史、军事史,还是边疆与民族政策研究,都离不开这部巨著提供的档案支撑。例如,研究清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可通过《平定三藩方略》《平定云南方略》等查证原始政策文书,从而重构清帝国的区域治理模式。
此外,方略全书的语言与制度信息对文化研究同样具有价值。通过统计分析其中的用词、文体与称谓,学者可以探讨清代政治修辞与官场文化的演变。这不仅扩展了文献学与语言学的研究边界,也揭示了清代政治文化的深层逻辑。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应用,PDF电子版方略全书有望被进一步结构化与智能化。通过文本挖掘、命名实体识别与语义分析,研究者可建立“清代决策知识图谱”,揭示政策演变规律。可以预见,这部数字化方略将成为21世纪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基石。
总结:
总体而言,《清代方略全书(全200册)PDF电子版》不仅是一部汇聚清代史料的宏篇巨著,更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文献传统的集中体现。它通过详尽的档案记录,将清王朝的盛衰历程、国家治理逻辑、文化制度与民族关系完整展现,为理解近代中国的形成提供了历史镜像。其电子化的成果,使古老的档案重新焕发时代光彩,让传统史料走向现代学术的舞台。
未来,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清代方略全书》的研究价值将持续放大。它既是清代国家记忆的见证者,也是中国数字人文转型的重要象征。通过对其深入挖掘与创新利用,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认识清代,也能在历史的回望中汲取治国理政与文化传承的智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